2008年5月1日 星期四

[電影] The Other Boleyn Girl 華麗孽緣 (2008)


IMDB Link
User Rating: 6.9/10 (6,120 votes)

RottenTomatoes Link
40% 好評 平均分 : 5.2

導演 : Justin Chadwick
編劇 : Peter Morgan
原著 : Philippa Gregory

早幾天看了本地配樂人林敏怡的一篇訪問,她於文中提到「不知所謂既戲有個特徵,就係由頭到尾都有音樂」。所言非虛,新片《華麗孽緣》正好驗證了這個「爛片配樂多」的定律。情況到底有幾嚴重?容我抽出最明顯一幕來講講吧:Henry VIII選中了Mary做情婦,家人和新婚丈夫為了攀扶權勢而出賣了她,當兩人首次發生關係時,她被Henry言詞所感動,由被逼變成自願,然後背景響起了浪漫音樂。這場戲其實很突兀,女主角心態轉變得太快,無法令觀眾信服。直至電影後段,觀眾才從Mary口中得知原來她是真心愛Henry的。噢,原來編劇想寫Mary只求找個愛她的好男人簡簡單單過下半生,以為找到歸宿,豈料所托非人,於是將愛意寄托在待她如珠如寶的Henry(但再次遇上負心漢)。可惜,好一個悲慘故事,卻因為劇本寫得詞不達意,只能依賴大量配樂來渲染情緒以及推動氣氛。全片片長一小時五十分,保守估計配樂至少佔了八成時間 ── 可想然知,這種感情戲不到位不到肉、角色心態不明不白要觀眾猜度的情況不只出現一次,而是貫徹全片。

實在很難相信如此失敗的劇本居然是出自Peter Morgan手筆,他有份撰寫的《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最後的蘇格蘭王》單憑開場首三分鐘已經成功勾勒出男主角貪玩愛冒險的性格,而前作加成名作《The Queen英女皇》則在現實人物侷限中避重就輕,不得失任何人,盡顯其功力。這次失敗最根本問題想必是出自《華麗孽緣》所牽連的人物密絡甚廣,眾人皆有其獨立發展和關係,並非如《英女皇》裡貝理雅太太、智囊與英女皇家人的存在只為襯托及催化兩位主角的心理轉變。加上故事跨越的年期太長,圍繞Anne Boleyn入宮至逝世十多年,不像《英》只描述戴妃死後短短一星期,可以自由補充細節,令Morgan的專長在此片無從發揮。

而電影最關鍵的死因在於,片長連兩句鐘也沒有,卻要將足足有七百多頁的小說情節一一包涵,怎可能成功?結果電影便淪為一副敘事機器,只交待不可磨滅的重要事件或人物,連帶角色性格都建立得有點虛浮和不可信,還出現了「產子(無先兆地)、再度發現懷孕、流產」統統發生在幾分鐘內等劇情推進過快的問題,更不用提Mary兩任丈夫、Katherine皇后和Henry Percy一眾重要人物皆遭到匆匆掠過。電影甚至完全省略了後來Mary戀上第二任丈夫的經過與在鄉村生活的細節,兩人缺乏鋪排下無故結婚尤顯得離奇,更惶論要跟枷鎖重重的虛偽宮廷作對比和突出其心態變化。

過份濃縮的劇本放棄在角色處境中發掘衝突和深度,只懂靠配樂製造流利緊湊的假象(其實是倉促;這也是配樂密集另一主要原因),欠缺一部歷史電影應有的宏大敘事,也沒意圖深入探究任何一位角色的歷程。想省時間的,可以直接看Trailer,基本上已概括整齣電影的劇情;想耗時間的,可以選擇看原著小說,在電影得不到滿足的在這都找得到。電影本身呢,確實沒什麼可取的地方,不過是套劣質電視劇起用了三位名氣較大的卡士,乘機掠水的商業產品而已。至於值不值得入場?倒不如問得直截了當點,你會不會花五十大元在大銀幕上觀看英國正史及野史撮要的教學錄影帶?

評分 : 3.5/10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太偏激吧....你說的又何嘗不是值3.5....

哈哈哈。

受不起批評就刪除這回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