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電影]《暴劫現場》與《獵狐行動》(2007)


內含劇透,未看慎入

要點評《The Kingdom 暴劫現場》,就不得不拿近期上映的《The Hunting Party 獵狐行動》與他相提並論,畢竟兩片相似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兩批主角同樣大可留在美國安居樂業、悠哉遊哉,但為了報仇,決意自組小型團體勇闖紛亂的中東及中歐國家。《暴劫現場》中,四名探員因為有同僚於沙地阿拉伯殉職,於是極力爭取到當地調查真相兼殺死主謀;《獵狐行動》的主角Simon則因為女友在五年前一宗大屠殺中遇害,而找來昔日電視台拍檔Duck,一同追尋波斯尼亞頭號通緝戰犯The Fox的下落。《獵》片裡有一句對白曰:「Trust Nobody」 ,恰巧《暴》也有句相類似的宣傳標語「Trust No One」,以表達「美國人在異鄉」無人可信的處境,正好驗證了兩者性質雷同之說。唯一分別就是,一幫是專業的FBI探員,另一幫卻是手無寸鐵的戰地記者──這稍後亦成為兩片質素分野的主要因素。

以下是摘自《暴》港版影碟的劇情簡介:「美國FBI探員以身犯險深入現場調查,不過時間只得五天,他們必須爭分奪秒揪出幕後主腦,幾度抽絲剝繭,傅利等人鎖定目標人物巢穴所在,豈料敵方爪牙群起反撲,各人生命懸於一線.....敵眾我寡之下,他們又能否殺入重圍,成功緝兇?」這些簡介為求吸引顧客,往往寫到天花龍鳳,所以對此大多不以為意。但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寫出了顧客對該電影類型的要求和期望,簡而言之,就是怎樣才能構成一個觀眾眼中的好故事。所以當遇上了低質商業片時,越是探究文章,就越能突顯電影缺少了什麼。而今次《暴》最缺乏的,正是文中所吹噓的「爭分奪秒」及「抽絲剝繭」。

片中四名FBI探員聲稱要調查在沙地阿拉伯美僑區發生的恐怖襲擊,但一開始已假定了幕後元兇是一位從沒人見過其真身的恐怖分子頭目「咸薩」。那麼那些查案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抽絲剝繭」──老老實實,who cares?在現場水窪挖出一副擔架床,會有助找出真兇兼將其定罪嗎?盤問住在現場附近的民居又會有助警方找到「咸薩」匿逃的巢穴嗎?反觀《獵狐行動》,主角Simon將女友被殺的責任全數歸咎於當時話事人The Fox身上,不必搞多舊魚的證據搜索,只需追尋Fox身在何方,簡潔易明得多。加上三位主角只是記者,絕非打得之人,也沒有當地軍方支援,追查過程自然是驚險百出。

事實上,《暴》全片的大場面只得兩場,一是開端的美僑區恐怖襲擊,二是結尾在恐怖份子大本營展開的激鬥。中間真空的六十多分鐘,全由那些「抽絲剝繭」充時間,當然落得悶場連連。最後FBI在其中一名隊員被挾持之下,跟蹤敵方車輛,盲打誤撞闖進了目標人物的窩藏據點,展開激戰。這批暴徒認真戇居,明目張膽在公路劫持人質,用意為何?分明就是引領警方直搗黃龍嘛!而且這符碌結局使之前的劇情顯得十分多餘──還記得簡介中那句「幾度抽絲剝繭,鎖定目標人物巢穴所在」嗎?兩場大場面又不見得十分刺激,首場恐怖襲擊因為缺少了主角參與,由匪徒一面倒肆虐,欠缺警匪片一貫的「一方圖襲,一方力阻」所引發的張力,只淪為毫無意義的CG特技大匯演。至於結局槍戰則拍攝得充滿實感,這方面導演Peter Berg的確頗具師傅Michael Mann風格,但剪接過快而且淩亂,連一個地形或者佈局最起碼的概念都無法給予觀眾,只懂以快打慢,得個亂字。那無意識、發羊吊般的手搖鏡,更加是煩擾得直教人想吐!

作為一齣商業片,娛樂性不足,甚至令觀眾嗌悶的話,那絕對是天大的罪名。那麼追求劇情的觀眾又能否獲得滿足?很遺憾,答案是「不」。編劇Matthew Michael Carnahan除了撰寫《暴劫現場》之外,還包辦了上年另一齣後911作品《命運迷牆》。兩者故事同樣由一宗虛構事件引發,但《命》的假設並非子虛烏有,片中湯告魯斯指揮的攻擊計劃可視為過去六年反恐戰縮影,幾位主角亦代表著各界於整場反恐戰中所擔當的位置及立場,是套完全認真的論政片。而《暴》卻純粹為給予一個藉口,好讓美軍流落異地,順道玩一玩文化衝突。不過所謂的文化衝突全以四位美國人作中心,心帶歧視窺探別國文化,真是大美國得很,差在未有像《魔域奇兵》般將他們都醜化成生食蛇蟲猴腦的生番罷了。

當《暴》借用了反恐背景企圖為這齣動作驚悚片增添一點深度的時候,《獵》卻用盡全長100分鐘來帶出他的政治信息,不過荒誕和偏激得多。三位記者能夠生擒連CIA都找不到的頭號戰犯?「Only the most ridiculous parts of this movie are true」打從片頭已經先旨聲明,只有以一個最荒誕的故事,才能盡顯最荒謬的現況。尤記得幾年前的《No Man's Land 無人地帶》,裡面所描述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即使不是無能,也至少是無用。《獵》也秉承了《無》的立場,不過今次除了聯合國之外,連英美法等國家也成為陰謀論的抨擊目標之一。原來一眾西方文明社會與通緝戰犯之間有利益輸送,刻意縱容才令他們依然消遙法外,真是信不信由你。

看《獵》感覺就像看米高摩亞的紀錄片一樣,只要你buy他的政治立場,就會覺得好看萬分;但假若你不能接受裡面所講的「真相」,就會覺得他的立論一面倒。特別因為《獵》是劇情片而非紀錄片,必然會被質疑內容的真確性,所以片末玩踢爆才是精華所在!至於不關心政治的觀眾,就肯定接受不了電影那荒誕不經的反高潮。不過最荒誕的不是影片內容,而是大陸網民居然將The Hunting Party譯做《狩獵聚會》,令人回想起Death Proof在大陸變成了《死亡證據》的搞笑事件。

《獵狐行動》評分 : 9/10
Terrence Howard:「You are not making any sense now.」
惹笑聯合國人員:「I know.I am the United Nations.」
如此具冒犯性的對白,相信會觸怒很多人吧。在我眼中,卻是趣味勃然。

《暴劫現場》評分 : 2.5/10
那介紹沙地近代歷史及與美國千絲萬縷關係的片頭已是全片最有可觀性之處,剩低的都是些典型到不行的cliched,甚為膚淺。雖說片末點出了永無休止地以暴易暴的悲哀,但表達方式很廉價,也肯定沒有某說法稱「令電影昇華了一個層次」那麼誇張。其實,我還覺得那段對剪挺矯揉造作的,真有人會毫不害臊地去追問別人耳語的內容嗎?尤其是在對方剛喪失親友之時,真奇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