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電影] 投名狀 Warlords (2007)

IMDB Link
User Rating: 7.4/10 (2,546 votes)

導演 : 陳可辛
編劇 : 須蘭 秦天南 林愛華 黃建新 許月珍 何冀平 郭俊立 阮世生

《投名狀》和原著《刺馬》或任何兄弟決裂的電影最大分別,在於龐青雲(李連杰飾演)殺害兄弟並非因為利慾薰心,而是為救蒼生,逼於無奈才跟隨上級的指示,動手除掉趙二虎(劉德華飾演)。龐青雲不再是兩極二分化徹頭徹尾的大壞蛋,反而背後操弄權勢的三個清廷高官才是幕後黑手。但編導忘掉了《刺馬》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二虎妻子蓮生(徐靜蕾飾演)。

蓮生是三兄弟決裂的導火線,而且對電影的道德立場到底傾向龐青雲還是趙二虎一方甚具關鍵性。電影一開端想凝造蓮生跟二虎本來就無感情,純粹是二虎一廂情願把她強搶回來。但她跟青雲共處一夜就愛上對方,太荒謬,僅僅幾句對白根本無法建立角色感情。他倆第二次相見已是幾年後,攻打蘇州戰局僵持之時,兩人甫見面二話不說即發生關係(而且由男方作主動),更是荒謬。雖說在南京被姜午陽(金城武飾)撞破幽會,但幽會的實質內情,電影始終沒明確展示過。她對青雲有否真情,青雲對二虎又有否內疚愧歉,觀眾無從得知。蓮生本對劇情甚為重要,但三角關係勾勒不清,以致這個改動方向早就注定了電影的失敗。說實話,既然戲份這樣少,倒不如完全刪掉蓮生角色,這樣對劇情不止沒損害,反而有幫助。龐青雲一邊勾二嫂,一邊被描繪成「為世所迫」殺義弟,怎能令人信服?再者,三兄弟的關係也犯了同樣毛病──不夠說服力。

青雲到村上當過客,目見村莊被官兵強搶糧食,於是提議二虎投靠朝廷。二虎和午陽對他毫無認識,夜宴上也不見得跟他特別投契(其實也沒多少交談...),沒理由也沒必要納投名狀。投名狀的原意是令當事人斷絕後路,用「犯法」來束縛住一段互不信任的結義關係,只有無真感情的人才會動用投名狀。本以為編劇會明白這點,會寫青雲一直利用兩兄弟(或互相利用)往上攀,想不到在戰場上三兄弟居然忽然情深。而為了使故事可以繼續發展,編劇不惜讓青雲當上了兩人的大哥,令他們以後只能聽從大哥命令。其實仔細想一想,就不難理解這段結義關係有多荒謬:青雲無權無勢,他需要二虎的兵力幫助多於二虎需要青雲舉薦;二虎雖是個粗豪,但好歹也是一村之主,絕不會笨得相信一個外人,更遑論讓他接掌了全村八百名賊兵,將「軍隊發令權」拱手相讓。電影嘗試探討人性的試煉、權力的腐化,甚至涉及中國宮廷政治鬥爭,可是在二虎和午陽的角色設定中早就撇取了人性,簡單化為「青雲單向利用二虎,然後三高官又單向擺佈青雲」,不理解當中的互利互惠,各取所需。

當然,四千萬美金的投資不是白費的,舒城之戰確實好看,在中國影史上絕對是前無古人,戰爭規模之大也讓戰術獲得體現的機會,將整體群戰的慘烈殺戮和李連杰單人力敵千軍融合得天衣無縫。可惜之後無以為繼,攻打南京亦僅有暗場交待,選擇集中堆砌三兄弟衝突,拖泥帶水,婆婆媽媽。正如上文所述,爾後整部電影就斷送在這個牽強不可信的感情基礎上。既無感情,又何感人之有?同時,未知是否陳可辛慣拍愛情片之故,主角流淚明顯流得太多了。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男性間的情義是這樣演的嗎?吳宇森作品最好看的,就是周潤發或梁朝偉把淚水都強忍在眼眶內,晃來盪去又不掉下來;《投》片一眾主角卻毫不掩飾(其實是強擠出來)在公眾場合哭哭啼啼,成何體統?而且別忘了他們本來就是賊!一個跟義弟妻子通姦,攻城前叫口號「搶錢,搶糧,搶娘們」,入城後卻臨時變卦斬殺強姦民婦的部下;一個心狠手辣殺官兵殺平民的土匪,則因為要手刃降兵而呼天搶地。角色性格前後矛盾,後段故作悲天憫人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

前作《如果愛》花枝招展,刻意求工,愛情片而無真情。今次動用了八個編劇,聲稱為臻完美,劇本一改再改,可是兄弟情依然薄弱,炮製出一套「空有故事大綱,缺乏劇情細節」的《投名狀》。電影去年放棄代表香港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為的是留待零八年在美公映,可一併競逐其他獎項。不過依情形,《投》在奧斯卡也只有攝影、服裝設計、美術指導等技術獎有些微機會,至於外語片方面就不要奢想了。

評分:7/10
RottenTomatoes評分預計停留在75%附近,不會過80%。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編導 Anthony Minghella 突然逝世


http://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7302841.stm

最近批評了他的成名作《別問我是誰》一下,想不到轉眼就死去...
內文大意為Minghella接受癌細胞切除手術後,腦出血致命,終年54歲。
零八年影壇接二連三的損失...可惜
R.I.P.

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電影] Out of Africa 非洲之旅 (1985)

IMDB Link
User Rating: 6.9/10 (12,805 votes)

Rotten Tomatoes Link
63%好評 平均分 : 6.2

導演 : Sydney Pollack
編劇 : Kurt Luedtke
原著 : Karen Blixen, Judith Thurman, Errol Trzebinski

獎項 :
1.奧斯卡十一項提名,七項勝出:包括最佳電影、導演、改編劇本等;2.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男配角,同時獲提名最佳導演、女主角、劇本;3.奪得BAFTA最佳改編劇本、攝影、音響,同時獲提名最佳女主角、男配角、配樂、服裝設計

IMDB和爛蕃茄的雙低評分(以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標準來說)使我稍稍調低了觀影前的期望,最後電影成績反而讓我有點喜出望外。《非》的故事大綱其實頗像另一齣橫掃奧斯卡的電影《別問我是誰 The English Patient》,同樣講述已婚婦人在外地生活苦悶而發生婚外情,但兩者的著眼點卻大有不同:前者是以女主角經歷作主觀點;後者則是全為男主角個人憶述,結果《別》將女主角丈夫的角色嚴重矮化,每次出場都是一副妒忌心重、憤世疾俗的模樣,最後還駕飛機來個玉石俱焚。比起《非》風流成性的丈夫出軌在先,《別》在主角關係的正當程度上降了好幾級,強行拍成感人的浪漫愛情片當然一敗塗地。相反,《非》一眾主角雖然性格都有缺陷,但這才真實、人物才有血肉,跟《別》那陳腔濫調的俗套愛情片相比,質素高下立見。若真要選史上最爛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至少應該有《別問我是誰》墊底。

片首一開始已交代Karen(Meryl Streep飾演)原本的追求對像其實是好友Bror Blixen的兄長,對方卻不領情;為了盡快逃出家鄉丹麥和那個男爵夫人的虛榮名銜,無可奈何地唯有以金錢向Bror Blixen買下這段婚姻,也就是說這段婚姻是毫無感情(只有友情)基礎下的利益交易。Karen在愛情路上受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門當戶對」此等世俗條例所束縛住,初到非洲又被當地的紳士專用俱樂部拒諸門外──當時的女性就是如此不由自主──但她並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竭力嘗試做好妻子本份、嘗試去培養感情。

下含劇透,請自行反白
但萬料不到,丈夫在新婚翌日就外出狩獵,婚後大部份時間只剩下Karen獨守孤幃;接著歐洲戰事牽連到非洲殖民地,Bror又義不容辭到前線參戰。直至Bror肆無忌憚到座駕上胡混,Karen終於忍無可忍,恨下心腸把丈夫趕出家門;與此同時,除夕宴會上她跟Denys的感情剛開始萌芽。Denys心知Karen寂寞,遂邀請她一同遊獵;她無法拒絕Denys,無法忍受這種平淡似水的生活,她需要寄托──無論是心靈上或者肉體上。二人沿途看似不著天際的交談,由設立非洲原住民學校牽涉到「擁有的代價」此等虛無的執拗;精神與實質、一剎與永恆、原始與文明、自由與佔有(或屬於)、擁有全部與犧牲部份,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價值觀對碰,電影平實記錄,沒下過定論。叡智的對白,跟攝影配樂鼎足而三,成為電影最亮眼的看點。

Bror發現Karen跟Denys早已同居多時...兩人的對話:Bror: "You should have asked permission." Denys: "I did. She said yes." 貫徹了Denys嚮往自由的宗旨:一紙婚書不代表可以綁住對方,最重要的是當事人意願;同時驗證了電影主張「女性自主」蔑視不合人權的繁文縟節。後來Karen名全實亡的丈夫找到另一半時,雖然她沒有強留著對方,欣然應允離婚;但心裡還是少不免眼紅,同時勾起了當初她對成家立室的夢想──這就是為何當她染上梅毒,得悉以後無法懷孕時感到萬般悲痛的原因。她享受在野外歷險的刺激、在飛機上俯瞰整片大陸的震撼,但一如大部份女性,癲狂過後總想找個歸宿安定下來。當初她被Denys的神秘莫測、率性不羈所吸引著(電影用了整整一句鐘來鋪陳這種感覺),偏偏因為Denys追求無拘無束,這個「家」對他來說只是個休養站,使二人對愛情和婚姻產生歧見,注定有緣無份。

Karen從未埋怨過生命中兩個男人都辜負了她的深情:愛情從沒有對錯,從來都是各取所需,合則來不合則去。最後Denys回心轉意,卻在回程時墜機身亡;生前他追逐自由,死後也望長眠非洲大陸。Karen成全了他的心願,將他葬在他倆曾經野餐的一個山頭上,與大自然為伴。她在喪禮上的致詞是如斯令人心碎:"He was not ours. He was not mine." Karen臨離開非洲前,俱樂部的成員破例請她喝了杯威士忌,在場男士無不為她站立舉杯,算是餞別也好,表達對她的欽敬也好,她的強悍堅毅的確令男士們也不得不由衷佩服。經過十一年練歷,Karen已由昔日滿足他人所期望、文明但拘謹的貴族蛻變為真正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

唯一可惜──也是電影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就是全片長達160分鐘,卻欠缺一個實際的敘事方向。畢竟改編自女主角橫跨了十年光景的個人傳記,過場甚多,像是一篇篇散文結集而成,很難要求電影牽涉其他角色或難關以製造戲劇衝突。加上全片都是圍繞著上流社會的閒時消遣(這也跟電影對非洲土著的人民關懷精神格格不入),無甚必要性;當兩句鐘過後仍然在講述Karen和Denys如何浪盪天涯、在野外獵奇,有部份觀眾按捺不住也是人之常情。儘管如此,《非洲之旅》依然是其中一齣將女性微妙又複雜的心態拍得最到位和最成功的電影...只要你有足夠耐心欣賞的話。

評分 :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