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電影] Dan in Real Life 真的戀錯了? (2007)
IMDB Link
User Rating: 7.1/10 (13,598 votes)
Rotten Tomatoes Link
65% 好評 平均分 : 6.3
導演 : Peter Hedges
編劇 : Peter Hedges, Pierce Gardner
Steve Carell可說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美國笑匠,本來只能在Jim Carrey和Will Ferrell主演的喜劇中充當小配角,但在零五年突然風生水起,先是主演了極受歡迎的電視劇美版《The Office》贏得觀眾歡心,再在暑假檔推出了首度擔綱演出的《The 40 Year Old Virgin 處男四十戇居居》,出奇地於票房及影評界同時大收旺場;帶挈Steve Carell成為能獨挑大樑的電影明星之餘,連帶該片導演Judd Apatow也成了喜劇品牌,也就是後來拍了《Knocked Up弊傢伙搞大咗》那位。
相比起專搞淫穢笑話的Owen Wilson、Will Ferrell等,Steve Carell的銀幕形象正面,即使在《處男四十》這種性喜劇,他的角色也是不善辭令的正人君子;加上他平實的演出風格,助他在接拍狂笑喜劇如《多件衰鬼上帝》外,也獲得參演輕喜劇的機會:包括上年的《陽光小小姐》和新作《真的戀錯了?》。今次他於《真》片中的角色簡直就是成名作的翻版,同為情場碰釘的失敗中年漢,不過由四十處男變成已育三女的鰥夫。Steve Carell飾演的Dan帶著三位不太咬弦的女兒共度每年一度的家族聚會,在當地書店遇上心儀的Marie(Juliette Binoche飾演),誰知她竟是胞弟Mitch(Dane Cook飾演)的女友。究竟他會選擇忍痛割愛,還是要愛就要搶?
其實《真》片的導演Peter Hedges來頭也不少,原著和編劇皆由他一手包辦的《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不一樣的天空》就曾經獲得奧斯卡改編劇本提名,執導處女作《Pieces of April潮女私房菜》當年在香港電影節上映也獲好評,被廣泛認為是「好片改錯名」的最佳例子。不過,若說《潮》能夠贏取觀眾歡心是倚仗那份單純、真誠和獨立製作的粗糙味的話,這些優點在新作中可說是盪然無存,反之暴露了他的缺點:兩片雖然同樣調子輕鬆,幽默抵死的場景對白卻不多。最要命的是,導演根本搞不清他到底要走哪一種喜劇路線。
下含劇透,請自行反白
導演很早就表明來意,Marie徵求Dan買書意見時,說過她不想要「laugh-out-loud funny」或者「make-fun-of-other-people funny」,而是追求human funny,但這似乎跟後來的逗趣場面有所抵觸:主角處處碰壁,在餐桌上被家人故意忽視、被罰洗碗,還要住洗衣房,全都是Ben Stiller典型戲路。說實話,看這種糟質主角的「喜劇」不太好受。而且電影一直重視家庭倫理觀念,這不是有點自打嘴巴嗎?整個家族到處都在戲謔Dan,沒一個角色是likable的。女兒對他也太過無情,如果是為了喜劇效果,那明顯是過火了。
更奇怪的陸續有來,Dan因為避免女兒撞破他跟Marie交談,而被逼與Marie共浴;還有後來家人替Dan安排相睇,Marie居然呷起醋來。假如這是齣胡鬧喜劇,當然沒人會感異議。如今《真》卻是齣講求真實感的輕喜劇(正如他的英文片名一樣),安插這些荒誕情節顯然並不適宜。Credit那段額外的偽大團圓結局某程度上也反映了電影在取態上的支離破碎,要是這場婚禮不以零對白交待的話,弟弟無厘頭搭上本該是Dan相睇對象的Emily Blunt,場面必定極為尷尬奇特。問題正出在這裡,明明主橋很荒謬滑稽,一定會有某些角色被醜化(如27 Dresses裡女主角的妹妹),卻因為導演出於注重親情的良好意願,強行揉合前作的家庭聚會特色,結果削弱了彼此的喜劇效果。這兩種類型本來就不該放在同一齣電影,否則隨之而來的只有怪異感覺。
全片印像較深刻的僅有次女戀情和Dan互相呼應,根本沒什麼戀錯不戀錯,感覺要來便來,不應遏止,人生向來就充滿意外(Surprise,或稱驚喜)。除此之外,都是些無甚創新的陳腐橋段。《真的戀錯了?》算不上全然的失敗,笑位還是有的,但失望卻是在所難免。既想當講中年危機的《酒佬日記》,又慌忙地把各種尷尬處境扔進電影內。最終成績當然遠遠不及《酒》,要不然早在奧斯卡獲得一兩個提名。這齣錯摸喜劇落在Peter Hedges手上,搞得不倫不類,不好笑又不感人,勝在有可愛的Steve Carell,挽回些少分數。
評分 : 6/10
[電影] We Own the Night 黑夜話事人 (2007)
IMDB Link
User Rating: 7.1/10 (17,793 votes)
Rotten Tomatoes Link
54%好評 平均分 : 5.8
編導 : James Gray
獎項 :
1.提名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
2.入圍康城影展競賽部份
內含劇透,未看慎入
電影無論從各方面看都很失敗,充斥一大堆早已見過拍過的情節對白,卻未能發揮應有的感染力,先從這個脫離現實的故事大前提講起:堂堂警局局長之子Bob (Joaquin Phoenix飾演)當上夜總會經理,他的黑幫身份沒影響家人於警隊的受信任程度,依然能擔任局長等要職,警隊高層甚至要求Bob當警方線人;其身份在警局內早已人所共知,大模斯樣的參加宴會、探病,偏偏消息沒傳到幫會的耳目。入會前都不查查三代,隨便就帶入製毒工場,很難相信此等鬆散組織也會為警方帶來大麻煩。
不斷的偶然和巧合也毀了整齣電影,先是Bob胞弟Joe (Mark Wahlberg飾演)在家門外被黑幫槍傷,槍嘴對準頭部明顯是想致命,卻不多補幾槍,子彈碰巧穿過臉頰而大難不死。後來壞人被拘捕又理所當然的逃獄成功,並在企圖追擊二五仔Bob的過程中殺死了局長(亦即Bob父)Bert (Robert Duvall飾演)。出身警察世家的主角們居然接二連三的輕易遭到伏擊,加上電影完全塑造不出那種八十年代紐約市黑幫橫行無忌的氛圍,以致可信性大減。
演出方面,Joaquin Phoenix的角色沉鬱不多言,表情呆滯彷彿廿四小時都在吸毒狀態般,如果導演是想表達夜總會生活靡爛的話,我只能說一句:恭喜,你成功了。奇怪在連於《無間道風雲》中fuck來fuck去的麥克華堡都全無火氣,老戲骨Robert Duvall則純粹演位慈父,同樣死氣沉沉,真懷念他在《電視台風雲》的火爆演出。還有Eva Mendes演的跟得女友Amada其實佔戲更多,但無個性無想法,活像行屍走肉,究竟有何存在意義?是想鋪陳Bob為父復仇而轉當警察,不惜和她分手,以表揚「血濃於水,萬事以親情為先」的主題嗎?事實上四位主角間的感情刻劃淺薄,劇情卻硬要說成他們怎樣感情深厚。導演James Gray力圖延續他對「家庭」的母題,可惜這次過於一廂情願,觀眾難以身同感受,實為電影一大致命傷。
最可憐是電影後段黑幫老大Marat完全隱形,對此故事大綱,觀眾自不然會期待講述夾心人Bob如何在「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和待他親如生子的黑幫老大」之間取捨;本該是此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導演卻主動放棄了主角的兩難處境,首次臥底即被識穿,以致後來的劇情發展都被局限了。再者,電影後段只不過在重覆著前半段的劇情:「親人受傷害,Bob決定挺身以出」。有什麼可以比一個說到濫的故事更難看,更糟糕?就是將兩段完全相同的陳腐劇情放在同一齣電影──而《黑》片正鑄下此一大錯。
導演刻意將這個商業題材拍得很「藝術」,步伐散漫,但無論是動作場面還是角色深度都強差人意。在欠缺配樂下,連僅有的一場飛車追逐都拍不出應有的刺激,只聽到Bob不停大叫「oh fuck」。Bob投警後不費吹灰之力就猜想到交易地點,之前還不斷吹噓此販毒集團有多難纏...轉眼間警方已成功破獲毒品交易,破案經過也未免過份簡單,至少該描述一下跟蹤的過程吧。基本上整齣電影的敘事方式都是一件事接著下一件事,而且全是Bob的視角,之間缺乏支節輔助,於是出現角色欠互動、情節跳得太快的問題。其後Bob單人匹馬闖入稻草群追殺仇人,場面拍得不緊張不夠thrill,復仇成功亦未達到令人動容的程度,部份原因歸咎於兩位奸角出場不多,又不見得大奸大惡。主角的遭遇無法牽動觀眾情緒,連塑造一個討人厭的奸角都失敗。
角色不深刻,感情描繪薄弱、缺乏細節:譬如為何Bob要脫離家族、Joe對這位叛逆兄弟的看法、警察世家長大對兩人的影響等等,兩兄弟連共處一室對話也不多,毫無感染力可言。劇情單薄平淡欠張力,「親人被殺,主角復仇」簡單不過的劇情根本不足以湊成一部電影;場景寥寥可數,只靠那令人昏昏欲睡的取鏡配樂充水份撐足120分鐘。大部份的港產黑幫片都要比她有可觀性、娛樂性,真是恨不得馬上完場!
說到底,《黑夜話事人》不過是齣製作費較高、演技較好的《兄弟》罷了。
評分 : 2/10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電影] Horton Hears a Who! 大象阿鈍救細界 (2008)
IMDB Link
User Rating: 7.7/10 (6,568 votes)
Rotten Tomatoes Link
78%好評 平均分 : 7
現時美國3D動畫界被那些動物間難兄難弟歷險故事佔了大多數,《大象亞鈍救細界》將五十年代的兒童圖文書換上3D動畫的新裝,不但沒過時,獨特的故事體反而顯得不落俗套,與別不同。故事其實極為簡單,穿梭於兩個世界之間,一個是大象Horton的森林世界,另一個則是藏於塵埃中的細界Whoville。劇情單刀直入,甫開場已交待Horton是位深受小朋友愛戴的森林教師,無意間發現一顆別有洞天的微塵。掌管森林的袋鼠太太卻認為他蠱惑人心,百般阻撓;富愛心的Horton唯有萬里長征,為Whoville覓個理想棲息地。Horton與一眾小動物是師生關係,自然省去那些被同伴離棄,然後孤怜怜在雨中沉思反省的陳套鏡頭。事實上,Horton一直堅守信念,即使面臨殺機,也沒放棄拯救Whoville;這種信守承諾、堅持到底的精神很值得學習。
至於由Seth Rogen配音的疑似老鼠(站在片名左旁那舊藍色物體)出場也不多,假如這種角色落在其他3D動畫手中,肯定又會變成典型死跟主角、口多多的諧角。我最欣賞《大象亞鈍》的就是這份爽快的風格,從不拖泥帶水。本身就是廣為人知的好故事,無需畫蛇添足。這次3D版難得地依照原著的意願之餘,也加插了不少卡通漫畫化的場景,極盡3D動畫搞笑之能事,像猩猩香蕉機關槍、串連兩個世界的傳聲筒和Whoville裡直達瞭望塔的彈射器等(霍士前作《Robots》玩得更盡!)。動畫人物的誇張表情也配合了Jim Carrey和Stever Carell一貫搞笑風格,看來在製作期間,兩者早有協調,這絕非港版所能比擬。尤其片尾的一段小歌舞,很難想像硬配上粵語會是何樣慘況。始終都是原汁原味的好,加上有兩大笑匠配音座陣,實在找不到理由不看英語版。
由於故事創作於五十年代,矛頭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指向一眾共產獨裁國家。譬如市長主張取消Whoville百週年慶典,議長馬上用隔音玻璃罩住會議,不讓外界知道真相,拒絕市長要求之餘,事後還要市長強顏歡笑,實行消息封鎖。還有結局高潮,袋鼠太太擺佈公眾,打算聯手燒死阿鈍…崩口人忌崩口碗,相信這齣電影在中國一定會禁映。不過到了廿一世紀,共產政權都已相繼倒台,連中共也要向資本主義低頭,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即是「無社會主義特色的社會主義」),一切政治煽動性基本上都被過濾掉,提練出永恆不衰的真理:「無論多細小的生命,都值得尊重」(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 的確,無論行任何制式的國家,人權永遠都該放在首位。這裡指的當然也包括了動物權益,中國則是兩點皆做不到。所以北京舉辦奧運遭到各式各樣的示威,也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還望她會像袋鼠太太一樣改過自新好了。
總括來說,電影笑位不斷,溫馨感人,同時又不失教育意義。或許不及Pixar那份澎湃的創作力和精細的畫功,但至少這90分鐘過得開心,笑得開懷,值回票價。經過《冰河世紀》(雖然第二集比較弱)、《露寶治的世界》和《大象阿鈍救細界》幾齣娛樂性十足的佳作後,霍士動畫出品已列入本人必看電影之選。
評分 : 8.5/10
霍士在Youtube同時upload了各角色的短片,結果這段clip以八十萬觀看次數大幅領先!
證明大部份觀眾對Katie心目中「eat rainbow and poop butterflies」的細界都印像深刻。XD
訂閱:
文章 (Atom)